读王文兴〈欠缺〉乃因为辛老师在上世界华文文学这门课时,将其作为台湾现代主义文学的指定阅读文本。
六十年代的台湾,经历了韩战结束与美援的影响,开始受到“西方主义”的冲击。于是,台湾文学中流行起了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反小说、意识流等写作手法。现代主义作家一般已不在拘束于“文以载道”的传统世俗观念,他们摆脱教化百姓的责任,而转向对于心灵、内心的抒写。
〈欠缺〉是一篇成长小说,描写一位小男孩暗恋着一位已婚妇女的故事,这样的经历对于小男孩来说是一种恋爱的启蒙,是他成长过程的一部分。小说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是表达主人公心境最深切、直接的方式。小说中主人公提及他“对于治艳妖娆的女人”感到恐惧,只喜欢“容貌善良的女人”,这就是为何他会爱上那位已有完整家庭的裁缝少妇的原因。但这与小说的结局形成了一个强大对比,强化了小说“欠缺”的主题。小说情节最后发展到小男孩发现自己心爱的妇人竟然是个骗子,还骗了当地人的血汗钱捲款而逃,遭到众人辱骂。这样的一个成长失落经历让小男孩从此便对爱情却步甚至不相信人性。
主人公对于完美人性的想象破灭了,因为现实与想象始终存在落差。小说中描写到小男孩为了找机会亲近妇人,特意拆了一条军童衣的纽扣拿到裁缝店去修,结果却遭受到妇人冷冷地对待,妇人态度的落差让他感到失落。他来到店铺,看见自己平日在对面街所所远远观望的、放在店铺一角比普通玫瑰颜色更来得艳红的玫瑰花后,才发现那只不过是一些假玫瑰。玫瑰似乎是对妇人的隐喻,那么小说中的妇人又隐喻着现实生活中的什么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小说结尾提及这样的一段话:‘我晓得了生活中掺杂有“欠缺”这回事,同时晓得以后还需要面对更多的“欠缺”的来临。’ 的确啊!成长中的你我何尝不也是如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