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3日 星期日

电影观后感 —— 《Life of Pi》




假期刚开始,
我迫不及待独自一人飞奔电影院,
就为了看这部即将下映的《Life of Pi》。
这是李安导演的最新作品,
改编自加拿大作家Yann Martell的畅销小说,
该小说获得2002年英国布克奖(The Main Booker Prize),
该奖项可说是当代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
在世界文学奖项中也站有崇高地位。


《Life of Pi》主要描写一名印度男子与成年孟加拉虎在太平洋上经历两百二十七天的生存历险故事。
主人公Pi原名叫Piscine Molitor Partel,
Piscine在法文中是游泳的意思,
不过发音与英文Pissing(小便)相似,
这使他在学校常被同学取笑,
所以他给自己取名为Pi(π)。
π在数学上表示圆周率,
是个无理数,
将其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之后的数字有无限多个,
而且不会循环。

 生命何尝不就是个无理数?
—— 无常、不可预知。





电影主要是在叙述救生船上主人公Pi与一只受伤的斑马、
一只斑点鬣狗、一只猩猩(Orange)、一只孟加拉虎(Richard Parker)的故事。
为了生存,一场残酷食物链的发生:
鬣狗先咬死了受伤的斑马,再咬死企图保护Pi的猩猩,
之后Richard Parker咬死了鬣狗,
结局是Pi与这头孟加拉虎共同完成了两百二十七天的海上漂流。
但电影将近结尾时,
两位前来调查沉船事故的日本人因觉得故事的不合理而一再要求Pi做出合理的解释,
于是Pi又讲述了另一版本的故事,
不过此版本救生船上除了Pi以外,其余的却是一位受伤水手、
一个凶恶的法国厨师、Pi的母亲 。
故事发展成法国厨师先耍计杀死水手,再杀死了Pi的母亲,
最后被Pi给杀死,Pi独自完成海上漂流。

最初,我对李安导演在片尾安排了这么一段看似多余的篇幅感到不解,
但后来仔细思考、回想、对应,
才发现,
原来这看似多余的篇幅也许才是Pi海上漂流所经历的真实故事。
 斑马是水手、鬣狗是厨师、猩猩是母亲,
那只孟加拉虎Richard Parker又是谁?

小说本在结尾时有一段对话:
Mr. Okamoto:"We'll be careful when we drive away. We don't want to run into Richard Parker."
Pi Patel: "Don't worry, you won't."
Pi的回答似乎已印证了孟加拉虎其实并不存在,
可见第一个版本是虚幻的,第二版本的真实性较高。









电影结尾,Pi说道:
"I'm grateful. It's the plain truth: without Richard Parker, I wouldn't be alive today to tell you my story."
能挨过这两百二十七天,
绝对是因为有这只孟加拉虎。
因为面对绝望比面对一只孟加拉虎更来得不易,
这是Pi的感触。


最后,Pi问记者:
"Which story do you prefer?"
记者回答:
"The one with the tiger."





一个奇幻故事、一个惊悚故事,
 你又会选择相信哪一个?



 * 真的要下映了,快去看啊!


1 則留言:

  1. yerrr~!我也想去看~!可是我弟看了,没人和我去看~ =X

    回覆刪除